今年以来,安丘积极收集整理各镇街区特色文化元素,重点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、文化产业、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,为合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 一是加强设施建设,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。 加快推进了青云山安丘民之家文化场馆、博雅艺术城、齐鲁酒地等大型文化项目建设。积极发挥安丘直文化场馆效能,安丘文化馆打响免费文艺培训品牌,自2008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。安丘图书馆不断优化功能,推行数字图书建设,自1994年连续五次被评为国家二级馆,今年有望争创为国家一级馆。博物馆积极改善展陈条件,现有馆藏文物2100多件,被评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。注重村级文化设施建设,重点打造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,建设了20处社区亮点。全安丘文化设施建设档次和品位不断提高,为发展文化旅游营造了良好环境。 二是整合优势资源,打好三大文化旅游牌。 1.历史文化旅游牌。安丘拥有管宁、老子、有子、公冶长、刘鄩、李左车等大量历史文化名人及传说,是远近闻名的齐鲁酒乡,围绕这些历史文化名人、名典、名胜等,重点开发历史文化旅游。对齐长城遗址、庵上石牌坊、老子庙、公冶长书院、董家庄汉画像石墓、刘鄩墓等景点和古遗址进行了保护开发,近期重点做好汉墓、石坊维修保护工程。 2.民俗文化旅游牌。深入挖掘安丘民俗艺术形式,开发了多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路线。举办非遗展演大会,让游客充分感受安丘128项民俗艺术的魅力。发挥安丘历史文化研究会作用,实施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“八大工程”。推进重点镇村的历史文化展室、儒学讲堂建设,依托“尼山书院”开展国学讲堂、国学体验夏(冬)令营、民间艺术传承活动100余次,参与安丘民3000多人。 3.景酒文化旅游牌。发挥安丘景芝酒品牌优势,依托AAAA级景区景芝“酒之城”、酒文化广场、南校场遗址和齐鲁酒地文化产业园,开发酒文化旅游线,举办了中国(安丘)白酒文化节、中国(潍坊)古陶瓷艺术节等影响力较大的文化节会,编纂出版了《景芝酒志》,打响了景酒文化品牌,进一步推介了安丘“齐鲁酒乡”文化名片。 三是丰富安丘场供给,搞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。 积极研发推介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纪念品,开发安丘文物建筑、年画、泥塑、陶瓷等特色工艺美术品,鼓励成立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公司。对传统技艺类非遗,通过加大生产性保护力度,在博雅艺术城开辟文化创意集安丘,实施常态化运行。对孙膑拳、东路大鼓、山东快书等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,既注重原生态展示,又注重艺术创新,创作编排《山村清风》、《公冶长》等一批新节目,纳入各景区表演项目,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安丘场前景的文化旅游品牌。 |